目前分類:兒童飲食生活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85210 學童長高甩肉密碼

中央社 – 2013126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6日電)台中市西屯區泰安國小六年級的張家予每天先跑步30分鐘再上課,天天喝白開水,全校奉行85210,為的是長高甩肉,快樂學習。

85210」是陽明大學學校衛生研究中心主任劉影梅的健康體位核心概念,指的是學生應每天睡足8小時、天天5蔬果、四電(電視、電腦、電腦、手機)每天共使用不超過2小時、1天運動30分鐘、喝足白開水0含糖飲料,用以改善學童因睡眠不足、缺乏運動、睡不飽造成的過重肥胖、過於瘦小等健康問題。

泰安小學怎麼做呢?泰安國小護理師張慧臻說,每天早上810分的晨間活動時間,低年級學生搖呼拉圈,中年級跳繩、高年級跑步打球,家長會還贊助羽毛球活動,學生先運動再上課,沒有做滿30分鐘,下課時間再動一動,曾經有孩子夏天一早6時不到就來校打籃球,還有孩子不想錯過運動,生病也不願回家。

張家予是學校田徑校隊,他每天到學校放下書包第一件事,就是先跑操場,今天他一大早直接上台北到衛生福利部領取喝白開水圖文創意比賽獎項,一直嚷著下午回到學校,要趕快去跑步。

張家予的好點子在全校、全市到全國的喝白開水圖文比賽中,一路獲獎,他每天在手上套3條橡皮圈,隨身500cc水壺有貼紙提醒喝水的時段,每次喝250cc,喝完一壺水就套上一個橡皮圈,每天喝6次、共套3條橡皮圈,就能喝足1500cc的白開水,這學期喝了幾週的白開水之後,他「習慣了」,偶而才喝甜飲料。

泰安國小是200多名學生的都會小學,張慧臻說,校方和鄰近的大雅國小合聘一位專任營養師,營養午餐一定會有二蔬一果,很少會出現油炸食物,通常兒童節時,才會有特別豐盛的餐點。

教育部是在這學期行文各中小學,要求教師請客不要請學生喝甜飲料,泰安國小早就這麼做了,教師動腦換個方式獎勵學生,在鉛筆盒、彩色筆、彩色手圈之外,張家予最喜歡的獎勵是自由活動,學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泰安國小學童6成是高矮胖瘦適中的體位,比台中市平均約5成高出一截,去年還獲得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舉辦的「健康促進學校國際認證」金質獎,校方經常應邀到外校,分享動一動學習更專注、喝白開水甩肉的絕招。1021206

 

 

Mick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染色蔬果 孩子護眼金鐘罩
 
 

【聯合線上企劃/聯合晚報╱彭宣雅】

現代學童功課壓力大,需要長期用眼,近視提早發生,若又無限制地使用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會使近視度數加增加迅速,不容易控制。眼科醫師表示,多吃蔬果、多運動、少看電腦電視,讓眼睛獲得充分休息與營養,是避免近視的最好方式。

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師陳芝諺表示,小朋友保護眼睛健康,除了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外,營養可不能少。深海的鮭魚、鮪魚、鯖魚都含有豐富DHA,是構成視網膜的重要成分之一,不僅含有神經修補的成分,對於視網膜的發育也很重要,發育期間的小朋友一定要攝取足夠的DHA,有助於眼睛健康。

此外,南瓜、花椰菜等食材含有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用蒸煮、水煮、生食方式做成沙拉或輕食,不僅色香味俱全,還很營養健康。南瓜中含有維生素A與β-胡蘿蔔素,是和視力息息相關的營養素,十字花科的花椰菜含有豐富花青素,也可增加眼睛敏感度,改善夜晚看不清楚的症狀。

陳芝諺表示,平時多攝取深綠色蔬菜、多吃蔬果,給眼睛完全的照護與營養,是小朋友「護眼」的第一步,配合醫師治療,加上平時讓眼睛多休息、看遠處,有助於小朋友免於近視威脅。

北市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眼科醫師楊佳靜也建議,學齡兒童和學齡前的幼兒,視力和眼睛檢查很重要。家長可以在小孩滿三歲時,教導小朋友用手比視力表、分辨立體圖形狀,主動帶小朋友到眼科做眼睛健檢,如果發現異常,要盡早介入矯正、配合治療,可提早掌握小朋友的視力健康。

 

 

作法:

1.原味優格拌入少許番茄醬拌勻作為沙拉醬。

2.美生菜洗淨撕成塊,小黃瓜、紅蘿蔔、甜椒洗淨切段,全部材料放入盤中,淋上沙拉醬即可。

3.沙拉中的食材可以替換,核桃可用杏仁10顆或腰果10粒代替,配上各種當季蔬菜做成健康沙拉,鮪魚罐頭可使用白斬雞雞絲變化口味。

作法:

1.南瓜洗淨、剖半、取籽後放入電鍋及少許水,煮至八分熟。

2.綠花椰菜洗淨切小朵;杏鮑菇洗淨切絲,加少許水放入微波爐加熱至半熟,取出拌入肉燥醬、蘋果丁、鮮奶、橄欖油及鹽做成內餡。


全文網址: 染色蔬果 孩子護眼金鐘罩 - 臺北聯合門診室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2860#ixzz2UbD2CoUs 
Power By udn.com

Mick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營養

從4~14歲的兒童,是生長發育的另一個時期,此時期對體格與智力的發展、飲食習慣的形成都很重要。營養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往往父母因為孩子逐漸長大而疏忽了對他(她)們在營養上的關切或未重視其特點。這時着重討論的是學齡前的兒童。

 兒童生理特點

兒童包括學齡前兒童階段,雖然生長發育的速率不如嬰幼兒,但仍在旺盛的過程之中,所以營養的要求相對地仍然比成人高,而消化能力也比幼兒健全,但未到最後成熟。

這一階段的兒童有很高的活動能力,有更大的對外周世界探索與了解的慾望,骨骼的發育也快,尤惟臀部與腿部為著。因此,熱量的需要相對大,但人類的肝臟糖原儲備有限,因此相對地比成人容易發生飢餓感。他(她)們的餐次應比成人增加,同時又應節制雜亂的零食。

兒童在這一階段已坐在大人的飯桌上,也往往誤被看作完全具有成人一樣消化功能的大人,並且容易受成人不良飲食習慣的影響。幼年的兒童特別為其製作適合的飯菜,並養成食用各種食物的愛好,避免偏食和挑食,並有好的衛生習慣。

  兒童的營養素需要

在中國營養學會提出的每日膳食供應量中,兒童分成3歲以上及5歲以上兩個水平,因為學齡前3~4年的兒童其機體仍在不斷的改變。這一階段的孩子性別差異不很明顯,但個體差異可以較大,供應量則是按群體來提出的。

(1)熱能需要6080~6720kJ,亦即按公斤體重需要378kJ左右,這比成人約大一倍。

(2)蛋白質 學齡前兒童供給量為45~50g,7~10歲兒童則為60~70g。這一階段兒童體內的器官在繼續發育,肌肉組織以較大的速率發展,需要有足夠的蛋白質供給。故按公斤體重計,每公斤體重供給2.5g左右,此量亦比成人大一倍。蛋白質在總數熱量的比例亦應高於成人,宜在12~14%之間。

(3)礦物質 鈣、磷、鐵、鋅、碘及其它微量元素對學齡前兒童都很重要,以利於骨骼的發育、血細胞的形成以及機體各部分代謝的需要。估計為滿足骨骼發育,每日需在體內的儲留鈣為75~150mg之間。但鈣的吸收率受植物性食物中的干擾物質影響,故鈣的供應量每天需要800mg,高於成人的供應量。鐵的供給為每天10mg。晚近學者都提倡從兒童階段開始,應該制食鹽的攝入量,避免吃太鹹的食物。

(4)維生素 維生素A(以μg視黃醇當量計),5歲以上兒童的供應量與成人相當,每日μg(表8-1),相對地較幼兒大得多。維生素D的供應量為10μg亦與成人一樣,B族維素及維生素C等,亦接近於成人標準。

兒童的胃容量比成人小,但相對的營養要求比成人高,為達到此目的,需要增加餐次,並使早餐在整日總量的比例中不少於四分。同時注意食物的精度和質量以及有良好的進食環境。有的學者認為在某些條件下,可以給學齡前兒童在醫師的指導下,採用合適的製劑,例如礦物鹽、維生素A及D等。有的地方在營養師的指導下,為學齡前兒童及學齡兒童配製一頓合適的5午餐,以便對這階段的兒童營養需要有所保證與控制。

 兒童的合理膳食原則

合理解決兒童階段的營養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兒童階段有相對獨立的活動,其營養需要又比成人相對的高,例如一個成年婦女為輕體力活動時,每日蛋白質的供給約為65~70g,而5~7歲的兒童也需要50~60g。按照一般的概念,孩子仍然很小,按比例其需要似乎不那麼多,可是在生理上,這個年齡的需求是相對的高的,並已接近一個成年婦女的水平。其它營養也有類似情況。因此,給予多種食物和適當質量的蛋白質是重要的,蛋類、豆類和乳類在適當地予以照顧。主要的方法是將一天三頓主食做好而避免零食和偏食,如在兩頓飯之間的間隔太長時,可以有規律的給予小量的小食。糖對兒童的味覺特別有吸引力,尤以幼兒,在進食量或胃口不理想的情況下,特別需要節制,以免影響正常的食慾。甜品宜放在餐后,而不餐前,但總的雙糖類食物宜少多。

另一種情況是,父母按照過去的印象,特別是孩子在3歲以前身高體重增長快的概念來佰7歲前後的孩子,總是認為孩子吃少了,於是進食量有時是強迫的,被動的,有時又是連哄帶迫的。有時父母不顧食物的營養價值如何,只要孩子肯吃,特別是零食,一律盡量滿足。這就可能造成兩種後果,一是孩子挑食和胃腸道消化能力紊亂,主要食物反而減少,發育反而不佳。另一種情況則是攝入過多的營養素,甚至有發生兒童肥胖症的危險性。壞的飲食習慣一旦形成,需要耐心地加以糾正。最方便的方法是定期測量孩子的身高與體重,對照同一年齡的正常身高與體重的標準,看孩子是否在正常的範圍之內。系統地這樣連續觀察更能反映問題,因為可以動態了解孩子的生長過程,並且避免了主觀性。

有的兒童對個別食物有不耐受性,這不能列為偏食,在長大過程中,有的可以解除,對於這一種情況需要具體分析。但是兒童應該從小就引導養成攝食各類食物,包括穀類、肉類、蔬 果、乳蛋以及日常精的與粗的食物,以得到全面營養素和培育消化道的適應能力。戶外活動在營養 上有意義,因為適當的活動有利於代謝,太陽的照射可以幫助孩子體內合成維生素D。有益的活動當然還有其它同樣的社會意義。

 

資料來源:A+醫學百科

Mick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嬰幼兒營養

嬰兒和幼兒時期是人體發育中非常重要的階段,嬰兒的營養因素與胎兒階段有關,所以與母體的營養關係密切,這在以後提及。嬰兒營養一般是指出生後到一歲期間的營養,而幼兒指3歲前。

 嬰幼兒生理特點

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是其一生髮育最旺盛的階段,在出生的第一年中,頭4~6月後其體重從出生時約3kg 增加至約6kg,而在一歲前,又再增加至9kg以上,所以發育的速率是很快的。從營養及生理方面來說,這一階段至少有如下幾個特點:

(1)新生兒之後,開始從子宮內營養過渡到子宮外營養,它離開母體而獨立,但其消化器官仍有不健全的地方,所以有人稱初生兒為子宮外的胎兒,以表示需要特別的照顧,因此依賴母新的餵養。

(2)在這一階段中,嬰兒或幼兒是生長非常迅速的機體,需要完全的營養素,但其消化器官正在發育而遠未成熟,因此生理需要與身體的消化功能間存在着矛盾,在嬰兒來說,唾液腺的分泌機能還低,咀嚼肌雖然已較早發育,有利於吮吸,但舌和齒遠不能完成口腔消化食物的第一步,胃的容量很小,僅30~35ml,粘液腺和肌層很薄,胃的幽門括約肌比較健全,但賁門卻往往仍未能緊閉,胃液雖然含鹽酸蛋白酶凝乳酶等,但其分泌距離成人的消化功能還很遠。腸道的粘膜發育較快,但腸的肌層發育較慢,其神經叢及髓鞘也仍在發育中,故對腸液分泌及蠕動的調節還未健全。不過,嬰兒消化道對母乳的適應性良好。

(3)乳兒體內營養素的儲備量相對的小,適應能力也低。一旦某些也容易發生過敏,而這種不耐受性又往往不易察覺,有時誤以為腸道感染。因為最基本的表現之一是腹瀉,而腹瀉卻又會導致營養素的丟失。

(4)嬰幼兒對母乳以外食物的耐受性較低,對一起食物容易發生過敏,而這種不耐受性又往往不易察覺,有時誤以為腸道感染。因為最基本的表現之一是腹瀉,而腹瀉卻又會導致營養素的丟失。

(5)及至幼兒階段后,上述的發育情況得到改進,乳齒生長和胃容量的加大(300~500ml,對食物的可接受性提高。此時,幼兒正常條件下的活動加強,體力消耗也大,飲食也逐步過渡到基本上由自己的消化器官來攝取營養素的一個很長的過程。

(6)在懷孕後期,胎兒大腦急劇發育階段之後,乳兒出生5~6月後到第二年末,大 腦佾在急劇的發展,並奠定一個重要的基礎,需要營養素的支持。

嬰幼兒營養素的需要

(1)熱量嬰幼兒的熱量需要與成人有些不同,除基礎代謝所需,動作活動所需,以及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的熱量外,還有從消化道排泄糞便的熱量。前者估計每日每公斤體重排泄糞便的熱量。前者估計每日每公斤體重需要約168~210kJ,後者42~63kJ。因此,總的來說,按公斤體重的熱量需,在初生到6個月為504kJ,而6個月到1歲為420Kj,這種高熱量需要在初生時為最高點,一歲后徐緩減少直至青春期前,其間熱量需要的構成亦有變動(圖8-10)。幼兒階段每日的供給量為4620~5040kJ。

(2)蛋白質用於嬰幼兒維持各種組織新陳代謝,各種新組織的生長,以及各種組織的成熟。故這一時期處於正氮平衡狀態,不僅要求有相當高的量,而且需要優質的蛋白質。母乳可為新生嬰兒提供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所以,以母乳餵養時,按每公斤體重計需要量為2g;而以乳為蛋白質來源時則需3.5g。主要以大豆及穀類蛋白供給時,要求則更高,為4g.kg-1.d-1。與此有關的氨基酸需要量見表8-4。初生6個月的嬰兒,9種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均比成人大5~10倍,並要求氨基酸間有一個合適的比例或模式。此外,與成人稍不同的是,組基酸是必需的氨基酸。幼兒每日供給的蛋白質為40g,約相當於每公斤體重3g蛋白質。

(3)脂肪 嬰幼兒需要各種脂肪酸和脂肪類,其中必需脂肪酸提供的熱量不應低於總熱量的1~3%。

(4)碳水化物 嬰兒需要碳水化物,母乳餵養時,其熱量供給一半來自碳水化物,嬰兒膳食中如果沒有碳水化物,則很難避免酮病的出現,幼兒亦是如此。

(5)其它 各種營養素,包括供應量表暫未列入的各種營養素對嬰幼兒都是重要的。此外,嬰兒對水的需要比成人為敏感,失水的後果也較成人嚴重。在溫帶地區計,每日入量按每公斤體重150ml是適宜的。在母乳餵養時,從出生到四個月內,嬰兒可從母乳中取得各種營養素,但水分仍需按情況補充。

 母乳餵養的重要性

 母乳餵養有極大的優點,在正常的情況下,母乳含有完全的營養素,並最適合於嬰兒,不僅有全部營養素、而且營養素中的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物等之間有一合適的比例和相對穩定的濃度。母乳餵養較人工餵養方便,母乳本身又是消毒的,而且含有免疫因子,其中包括特異性的免疫因子與非特異性免疫因子;前者包括淋巴細胞,併產生免疫球蛋白A(IgA)等物質,而且乳本身IgA與人體血漿中之同一物質在結構上不同。乳中的IgA結構多兩條糖多肽,使能耐受對酶的作用與PH的改變,不易破壞,故又稱為分泌免疫球蛋白A(SIgA)。乳中還有IgM及IgG,這些物質能作用於胃腸道粘膜細胞,促進其免疫作用。乳汁中非特異性免疫因子很多,包括能吞噬的粒細胞、大吞噬細胞、乳鐵蛋白溶酶體、B12結合蛋白、乳過氧化物酶、雙裂因子等,均有利嬰兒對一些疾病的防禦,能抗腸道或其它的一些傳染病,這一點也是任何其它食物所不能具有的。母乳餵養過程本身通過母子的各種接觸,包括肉體的、氣味的、聲音和語言的接觸,能刺激感知的發育,並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母子關係。此外,嬰兒自己的母親乳極少有過敏反應,而對其它食物則否。當然,要達到有效的母乳餵養,需要處理好乳母的休息、營養與心理的正常狀態。因而需要家庭和社會的支持,但懷孕期的及早準備,產後儘早開始餵乳,並儘早使母子同室,是有利於使母體泌乳反射有效作用的因素。初乳分泌量少或乳汁總量少的時候,絕不就輕易放棄母乳餵養。

人乳與牛乳的比較

 

人乳分初乳、過渡乳與成熟乳,一般所說的人乳是指成熟乳而言的,而初乳一般指產前及產後5天的乳汁,呈灰黃色,它含有比成熟乳較少的脂肪與乳糖,但含鈉、氯、鋅高些,尤其含抗體豐富的蛋白質高(IgA及乳蛋白),除免疫作用之外,估計初期乳具有營養作用外,還有清理嬰兒的腸道的作用。

嬰兒的氨基酸需要量曾以多種方法來作研究,但結果始終都在母乳含量的範圍之內,因此建議的需要量見表8-4。當然氨基酸的需要量視測定時存在的條件而稍有不同。例如膳食中其它氨基酸的含量或氨基酸混合物中的各個氨基酸的比例等都會有影響,WHO/FAO專家委員會認為測定嬰兒需要量時,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應為37%,並適合以表8-4中所提出的比例。

在母乳中存在着一種由半胱氨酸合成的氨基磺酸,即牛磺酸氨基乙磺酸),這種合成需要特定的酶,稱半胱次磺酸脫氫酶,但這種酶在胎兒及新生兒的肝內含量都不高,可是在人乳中牛磺酸的含量卻很高,比牛乳中的含量高達10倍。因此,近年認為可能人類嬰兒需要它。用母乳餵養的嬰兒體內,牛磺酸主要與膽酸結合,而喂牛乳的嬰兒,因為牛磺酸含量低,故移至與甘氨酸結合,但牛磺酸在營養上起什麼作用仍是廣泛關注的問題。人乳中的脂肪的含量在不同時期中有變動。初乳中脂肪含量低,在第一周中逐漸升高,到第三周后約含4.5g.L-1。但乳中長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初乳則比成熟高得多。從初乳轉變成為成熟乳有一個短時間的過渡乳,一般估計為6~10天。

(1)蛋白質 人乳含蛋白質量為11 g.L-1,與牛乳比較約少3倍(表8-5),但從乳中蛋白質的構成與牛乳或其它家畜乳不同,人乳中乳清蛋白為主要構成,占總蛋白的60%以上,而酪蛋白約佔30%,牛乳則相反,70%以上為酪蛋白、乳清蛋白則低於30%。對於嬰兒來說,人乳的蛋白結構在嬰兒胃中形成的凝塊比牛乳小得多,易於消化和吸收。

(2)乳糖人乳中乳糖平均高於牛乳,乳糖濃度高於牛乳。因此,雖然人乳的蛋白質低於牛乳,但人乳蛋白的生物學價值高,人乳中的碳水化物及脂肪含量相對地高於牛乳,總熱量也高於牛乳。人乳的亞油酸亞麻酸的含量也較牛乳多,亞油酸約佔3%。人乳中的膽固醇也高於牛乳,這可能是對嬰兒生長所需要,但母乳的脂肪酸的構成與乳母膳食中的脂肪有一定的關係。嬰兒體內儲備的脂溶性維生素與母孕期的營養有密切關係。初乳中的維生素A、胡蘿蔔素及維生素E都高,它與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匹配。人乳中的脂肪溶性維生素也是充裕的,但維生素D則處於僅僅能滿足需要水平。因為每升母乳只約有25IU,但是其中70%為25-(OH)-D3,因而維生素D及K是要注意的。

(4)水溶性維生素這類維生素受母體的膳食的影響。例如不食蔬菜水果的母親,其乳中的維生素C低些。但無論水溶性或脂溶性維生素,在乳母正常的膳食條件下,各種溶性維生素的含量均可滿足嬰兒的需要,包括維生素B1B5、B6、B12等。牛乳的含量受季節的影響較大。

(5)礦物質 人 乳中電解質遠比牛乳低,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人乳中的電解質所形成的滲透壓正適合於嬰兒。因此,比牛乳低正是合理的。例如人乳中鈉含量低於牛乳的4倍左右,這在臨床上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嬰兒的腎臟不能承受較大的溶質負荷。人乳中的鈣與磷也相對地低於牛乳,但對嬰兒來說,它的含量是能滿足需要的。人乳中的鈣比牛乳更易於吸收,因為人乳在腸道所造成的酸鹼度(PH)低於其它動物的乳,也由於乳中含酪蛋白低,故鈣不易與蛋白質結合;也由於人乳的脂肪比較易於吸收,不易與乳中的脂肪結合。此外,人乳中的磷含量相對地比其它乳為少,這都有利於嬰兒對鈣的吸收與利用。人乳中的鐵含量雖然不高,但其吸收率為60%以上,比其它乳的生理利用率都高,能適應初生兒頭幾個月的需要。初乳含有很高的鋅,這不是偶然的,鋅在人乳中通過配位結合的,故有較好的吸收率。

人乳和其它動物乳一樣,受母體營養的影響,也受環境污染與藥物的影響。故孕期禁忌的藥物也應繼續控制不用。酒精可直接進入乳汁,也應予注意。

初生兒的哺乳次數宜限制,一般在經過一段喂哺后,嬰兒的求食和睡眠之間,會形成適當的節奏。

 

嬰兒輔助食品

一般在健康母親每次能分泌800ml左右的母乳,有的分泌量可以低些或高些,但母乳分泌量並不能隨着嬰兒的長大而增加,一般估計在出生4~6個月的母乳餵養后,單獨以母乳餵養已不能完全滿足嬰兒的需要。此時如果注意不夠,孩子的生長發育往往出現不穩定,甚至減慢的現象。這與嬰兒輔助食品是否及時、適當增加與否以及有否感染等有關。因此,在繼續用母乳喂哺同時,逐步而細緻地添加輔助食物是必要的。嬰兒輔助食品又稱斷乳食物(Weaningfoods),其內涵義並不是指完全斷奶所用的食物,而是指由單獨以母乳喂飼到斷乳的一段時間內,從喂母乳地渡到斷乳這一過渡時期中所添加的嬰兒食物。不言而喻,這些食品是應是多樣的,且需要細緻地加和烹調,食物形狀開始應該是流質的,以後又逐步從半固體逐漸過渡到固體食物,因為嬰兒的接受有個適應過程。最常用的基本食物之一是加工過的穀物,包括米湯與麵糊等。菜湯和果汁也易為人們使用。

4~6個月後,隨着嬰兒的體重增加,各種營養素的需要也增加,首先是蛋白質及熱量的要求增加。此外,在出生4個月後嬰兒體內鐵的儲備已大部分被利用,故鐵的補充也是必要的。其它礦物質如鈣的需要也要增加,各種維生素的適當補充也是如此。因此,除按配方製備的工業生產食物外,下列是常見的食物,按其需要量及可接受性考慮給予。有的食物可以在三、四個月前後小量地喂飼,例如果汁和菜湯等,從每天一茶匙開始。

(1)穀類加工食物米湯、粥、麵糊,並在後階段可在這一種基礎食物中加入另一種食物。

(2)牛乳或其它乳類或其製品。

(3)菜湯、果汁、菜泥、果泥。

(4)蛋黃(加入湯及穀類加工食品中,如米糊)。

(5)肉糜及碎、肝末及動物血,亦可混合在上述(1)食物中。

(6)豆製品 主要為豆漿、豆腐及豆的加工產品,例如以豆為主的代乳品。

(7)乾酵母

以上各類食物應嚴格以小量和從一種食物開始,視嬰兒的接受性而逐漸增加其份量、品種或混合使用,只是在必要時才增加維生素的製劑,而其份量的大小也應慎重。

 早產兒的營養素需要

人們對早產兒的營養需要了解遠差於成熟嬰兒,因為到底母乳是否適合於早產兒還未非常肯定,不象成熟嬰兒那樣有母乳作為依據,而且早產兒的生長速率應該以什麼做標準也未能確定。因而,未能以生長狀史來衡量能否達到營養要求。加之,對於早產兒的餵養研究還遇到很多困難,注意力先集中在讓它們活下來這一方面,營養只是其中一部分。

一般認為,早產兒對熱量的要求高於成熟兒的110~150kcal.kg-1.d-1,其中估計其吸收能力低於成熟兒,而其安靜代謝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卻高於後者。因為起碼肺呼吸的作功比後者大,但熱量的供給在初生時還是以從稍低的開始為宜,以後視情況逐步加多。蛋白質的需要量如何,是一個還不能非常確定的問題。但Fomon等認為每420kJ熱量有2.54g的蛋白質,亦即蛋白質相當於總熱量的10.2%,即可滿足需要。這一數值比成熟兒高,因為成熟兒所攝的正常母乳,蛋白質在總熱量中的比例僅6~7%。

從早兒的氨基酸需要研究提示,它們將蛋氨酸轉變成為胱氨酸,以及將苯丙氨酸轉變為酪氨酸能力低,因為有關轉變的酶在體內不足,所以上述兩種氨基酸,即胱氨酸與酪氨酸可能成為必需氨基酸。

早產兒對礦物的需要也可能比成熟兒高,因為在胎兒的最後階段是礦物質增加的階段,理論上鈣與磷都要增加,但研究正在進行之中,在脂溶性維生素方面已經注意早產兒的維生素E可能較為需要,因為這類嬰兒溶血性貧血較易發生。加上早產兒對脂肪的吸收的效率不如成熟兒,加深了這種可能。鐵的不足也會使維生素E的需要加大,故給予適當的鐵補充是必要的。

對於早產兒的配主食物也受到廣泛的研究,其中有以牛乳為基礎,也有用精製的大豆蛋白為基礎的。例如在一些處方中蛋白質在總熱量的比例相對高(10%),蛋白質中乳清蛋白與酪蛋白的比例為60:40,並使用中鏈脂肪酸以提供10~50%的脂肪,乳糖則降低到約佔碳水化物的40~50%,其餘採用低聚葡萄糖。這些配方還以各種營養素強化,例如鐵。以大豆蛋白為基礎的配方需要用蛋氨酸強化,以解決大豆蛋白的限制氨基酸不足的問題。

因為早產兒本身的情況會有不同,個體差異也存在,在營養上的照顧應結合個體的情況細緻地考慮。

資料來源:A+醫學百科

 

Mick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ipart.com)

研究:小孩運動量與學業成績正相關

【大紀元2012年0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淑貞編譯報導)荷蘭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進行越多體力活動的學齡兒童,在課堂上的表現越好。這類的研究大多在美國進行,加拿大和南非也各有一份類似的報告。

《每日健康新聞》(healthday)報導,這份研究報告刊載在《兒科和青少年醫學檔案》(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一月份期刊上。該研究領導人、荷蘭阿姆斯特丹維理結大學醫學中心(Vrij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辛赫(Amika Singh)在期刊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有很強的證據支持體力活動及學業表現之間有顯著的正向關係。」

他還說:「高品質的干預研究和高品質的觀測研究結果顯示,小孩有更多的體力活動與提高學業成績是正相關的。」他們分析了14份研究,參與者從由50名到12,000名不等,且參加者都是6歲到18歲之間的小孩。

調查人員還注意到,伴隨著運動,而使流到大腦的血液及氧氣增加,可能扮演了一個提高學業表現的角色。這個建議就是:動態中會提升負責削減壓力與提高情緒的荷爾蒙水平,同時可促使新的神經細胞和神經系統中突觸(synapse)靈活性的建立。

然而,荷蘭的團隊也承認,研究探討體力活動與學業成績之間關係的高品質方法論研究很少。他們認為,為了要證實其間的關係,還需要更多嚴謹的工作,需要使用可靠及有效的測量工具,以準確地評估這種關係。

(責任編輯:張東光)

Mick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5克糖 抑制小孩成長2小時

 

〔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很多人以為小孩喝含糖飲料會發胖,卻不知喝含糖飲料可能還會讓孩子長不高。醫師提醒,只要三十五公克砂糖,就足以抑制體重二十公斤孩子的生長激素兩個小時。

35克糖 抑制小孩成長2小時喝太甜 不只發胖還會長不高

依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十家連鎖茶飲店隨機購買的兩百三十二種半糖、全糖茶飲中,只有不到五十種含糖量低於卅五公克。也就是說,不管半糖還是全糖,市售約八成手搖茶,喝一杯可能就會讓你的孩子生長「停機」兩小時!高血糖時 生長激素會受抑制

中華民國兒童生長協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主任羅福松指出,低血糖會刺激生長激素分泌;高血糖時,生長激素則受到抑制。

依據口服葡萄糖耐受性實驗,一個二十公斤的小朋友,吃下三十五公克砂糖後,接下來兩個小時內,生長激素都會受到抑制,也就可能影響到小朋友的身高等發育。一天如果多喝個幾次含糖飲料,影響可能會更大。

羅福松指出,在小朋友的糖尿病門診也有觀察到類似現象。例如門診第一型糖尿病童(先天缺乏胰島素),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好,身高通常相對較矮。部分最後身高甚至會比依公式計算的預期身高矮十公分。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指出,吃太多糖對健康的影響並不只有身體方面的影響,也可能與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暴力傾向、自殺念頭等相關,甚至還可能影響學習力。

此外,由於生長激素在成年人也會正常分泌,一般在生長激素分泌有問題的病患身上,腹部容易堆積脂肪,心血管容易出狀況。換句話說,成人喝多了含糖飲料,脂肪也可能更容易堆積在肚子上。

Mick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給予孩子正確的飲食觀念

 

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394期
上稿日期:2013/04/03

 

 

近年來學童的體位不良率不斷升高,許多原本好發於成人的慢性疾病案例的年齡屢創新低,不但有大學生發生中風的新聞,還有小學生出現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現象。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但卻有許多人輕忽這些慢性病的嚴重性,如果不健康的下一代越多,國家社會未來要負擔的成本就越重。由於孩子的飲食習慣大多是跟著家長學習而來,為人父母更要以身作則,在飲食中扮演著掌控及教導的地位。

 

請不要將個人對食物的厭惡傳給孩子,間接造成孩子偏食。


飲食習慣的形成,往往可追溯於童年時的經驗累積。因為孩童無法自行選擇食用的食物,只能吃下由教養者準備的食物,所以偏食的父母往往容易教養出偏食的小孩,雖然父母本身知道偏食的習慣不好,也會ㄧ再告誡孩子不應該偏食,但為什麼小孩還是會偏食呢?

 

以苦瓜為例,不愛吃苦瓜的父母,自然就不會去買苦瓜回家吃,所以孩子接觸到苦瓜的機會就減少了,因此容易對苦瓜覺得陌生、不習慣,如果父母又不自覺地表現出苦瓜很難吃的訊息,孩子就會將「苦瓜」與「難吃」劃上等號,就算沒吃過也會排斥。如果父母本身偏食,卻又希望孩子不要跟自己ㄧ樣,就以強迫的手段逼孩子吃各種食物,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對某些食物產生反感。

 

要解決偏食的方法並不難,只要家長儘量不在孩子面前批評某些食物,就算不敢吃青椒,也不讓自己帶給孩子「青椒有怪味」這一類的錯誤訊息。當遇到孩子不願意嘗試某些食物時,可以經由烹調方式的改變,讓孩子逐漸習慣該項食物的氣味。例如:孩子討厭洋蔥的氣味,父母可以將洋蔥切細入菜,讓孩子逐漸習慣洋蔥的味道。或是以遊戲、互動等方式,讓孩子在輕鬆的氣氛下,忘卻對食物的恐懼、討厭,不自覺地吃下它。例如:以可愛的卡通圖案做蔬果擺飾,或配合故事介紹蔬果,讓孩子喜歡上蔬果,或是鼓勵孩子參與餐點的準備過程,例如:孩子自己播種的豆芽菜、孩子自己剝絲的四季豆,孩子自己切片的冬瓜都會讓孩子對食物產生感情,進而喜歡食用。

 

請不要將高熱量食物或含糖飲品作為獎勵。

 

高油、高熱量的速食店及空有熱量、營養價值低的含糖飲料,是導致學童肥胖率逐漸攀升的主因。目前光靠教育單位提倡校園食品及均衡飲食是不夠的,因為校園外有各種油炸食物販賣店及飲料店,不論營養師們如何苦口婆心地宣導喝白開水的好處,衛生署也不斷提倡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但是萬一老師用含糖飲料來獎勵班上學生;或家長們以「這次考好,就帶你去吃速食店」當獎品,就很難說服學童不去吃這些高熱量食物,因為孩子們會把這些食物跟好事、快樂、誇獎畫上等號,一旦養成習慣,學童的體位不良率就會不斷繼續上升。

 

為了替您的孩子許下一個健康的未來,請家長們從自身做起,從小就為孩子打造一個健康的飲食環境,並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才能夠擺脫高糖、高油脂、高熱量等垃圾食物對下一代的健康危害。

Mick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薯條當飯吃!3成學童外食亮紅燈
 

新北市亞東醫院諮詢門診營養師欒家菁指出,調查發現約有3成的高年級小學生,每週有獨自外食的機會,更有高達6成的孩子出現偏食、亂吃、喜好零食、為省錢而不吃等的外食行為,對兒童及青少年將會因飲食不均衡影響生長發育,並可能衍生為肥胖,或心血管等相關疾病,需要家長和相關單位注意。

要注意的是,若孩子從學齡時期就開始吃太多垃圾食物,易導致體重過重或肥胖,或是因飲食不均衡營養不足導致生長遲緩。另吃太多高脂肪食物,會導致行為上的改變,甚至在體重變重之前,因為過多的脂肪,而引發焦慮行為和學習障礙,這些都是家長及孩童們不可不知的。

【遠離垃圾食物4招】:
1.家人監督陪伴:即使工作再繁忙,也應對孩子的飲食與健康負起監督與管理的責任,適時灌輸健康均衡飲食的觀念,讓孩子養成多吃健康食物的好習慣。

2.正確飲食習慣:應了解孩子每日的飲食習慣,若太繁忙無法親自烹調,一定要陪孩子挑選外食,教導孩子們正確的飲食觀念。另家中避免出現垃圾食物。勿將垃圾食物當成獎勵品,因易造成孩童們錯誤的觀念。

3.蔬果579飲食:2至6歲之學齡前兒童,正確蔬果攝取的份量每天應攝取5份新鮮蔬菜水果,其中應有3份蔬菜及2份水果;6歲以上學童、少女及所有女性成人,應每天攝取7份新鮮蔬菜水果,其中應有4份蔬菜及3份水果;而青少年及所有男性成人,則每天應攝取9份新鮮蔬菜水果,其中應有5份蔬菜及4份水果。

4. 少吃多運動:多準備蔬菜、水果等健康食物當作點心,取代薯條、洋芋片或糖果等垃圾食物,並以新鮮純果菜汁取代咖啡、可樂、沙士等飲料,以及養成定時定量,每天規律3餐的飲食習慣;鼓勵孩子多活動,以維持理想體重,讓孩子遠離肥胖。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3/3/30更多

相片:薯條當飯吃!3成學童外食亮紅燈 ┌───────────┐ =>健康幸福新生活<= like ✔ 讚 ✔ 分享 ✔ └───────────┘ 圖:國內學童外食情況很嚴重,營養師擔心以垃圾食物為主食,恐對兒童健康產生影響。(華人健康網) 兒童節即將到來,調查發現,「新北市3成學童晚餐外食,薯條當飯吃」情形相當嚴重,令人憂心。營養師提醒,家長平日應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們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並拒絕垃圾食物,少吃多運動,才是維持健康,頭好壯壯的不二法門。 新北市亞東醫院諮詢門診營養師欒家菁指出,調查發現約有3成的高年級小學生,每週有獨自外食的機會,更有高達6成的孩子出現偏食、亂吃、喜好零食、為省錢而不吃等的外食行為,對兒童及青少年將會因飲食不均衡影響生長發育,並可能衍生為肥胖,或心血管等相關疾病,需要家長和相關單位注意。 要注意的是,若孩子從學齡時期就開始吃太多垃圾食物,易導致體重過重或肥胖,或是因飲食不均衡營養不足導致生長遲緩。另吃太多高脂肪食物,會導致行為上的改變,甚至在體重變重之前,因為過多的脂肪,而引發焦慮行為和學習障礙,這些都是家長及孩童們不可不知的。 【遠離垃圾食物4招】: 1.家人監督陪伴:即使工作再繁忙,也應對孩子的飲食與健康負起監督與管理的責任,適時灌輸健康均衡飲食的觀念,讓孩子養成多吃健康食物的好習慣。 2.正確飲食習慣:應了解孩子每日的飲食習慣,若太繁忙無法親自烹調,一定要陪孩子挑選外食,教導孩子們正確的飲食觀念。另家中避免出現垃圾食物。勿將垃圾食物當成獎勵品,因易造成孩童們錯誤的觀念。 3.蔬果579飲食:2至6歲之學齡前兒童,正確蔬果攝取的份量每天應攝取5份新鮮蔬菜水果,其中應有3份蔬菜及2份水果;6歲以上學童、少女及所有女性成人,應每天攝取7份新鮮蔬菜水果,其中應有4份蔬菜及3份水果;而青少年及所有男性成人,則每天應攝取9份新鮮蔬菜水果,其中應有5份蔬菜及4份水果。 4. 少吃多運動:多準備蔬菜、水果等健康食物當作點心,取代薯條、洋芋片或糖果等垃圾食物,並以新鮮純果菜汁取代咖啡、可樂、沙士等飲料,以及養成定時定量,每天規律3餐的飲食習慣;鼓勵孩子多活動,以維持理想體重,讓孩子遠離肥胖。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3/3/30

Mick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種食物 孩子10歲前別吃】

孩子飲食分階段,每個階段的飲食都有一定的忌吃食物。

【3個月內的寶寶不要吃鹽!】
⋯⋯ 3個月內的嬰兒並非不需要鹽,而是從母乳或牛奶中吸收的鹽分足夠了。3個月後,隨著生長發育,寶寶腎功能逐漸健全,鹽的需要量逐漸增加了,此時可適當吃一點點。

✐原則是6個月後方可將食鹽量每日控制在1克以下。

【1歲之內的寶寶不要吃蜜!】
周歲內寶寶的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吃入蜂蜜後易引起感染,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癥狀。寶寶周歲後,腸道內正常菌群建立,故食蜂蜜(蜂蜜食品)無妨。

【3歲以內的寶寶不要飲茶!】
3歲以內的幼兒不宜飲茶。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會干擾人體對食物中蛋白質、礦物質及鈣、鋅、鐵的吸收,導致嬰幼兒缺乏蛋白質和礦物質而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

✐茶葉中的咖啡因是一種很強的興奮劑,可能誘發少兒多動症。

【5歲以內的小孩不要吃補品!】
5歲以內是寶寶發育的關鍵期,補品中含有許多激素或類激素物質,可引起骨骺提前閉合,縮短骨骺生長期,結果導致孩子個子矮小,長不高;激素會干擾生長系統,導致性早熟。

✐此外,年幼進補,還會引起牙齦出血、口渴、便秘、血壓升高、腹脹等癥狀。

【10歲以內的小孩不要吃醃製品!】
10歲以內的兒童不要吃醃制食品原因有二:

(1) 醃製品(鹹魚、鹹肉、鹹菜等)含鹽量太高,高鹽飲食易誘發高血壓病;

(2) 醃製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它和黃麴黴素、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認的三大致癌物質,研究資料表明:10歲以前開始吃醃製品的孩子,成年後患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3倍,特別是咽癌的發病危險性高。

✦ 網路轉載,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更詳細資料,
  建議諮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Mick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2013年04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國民健康局2日公布兒童肥胖之家庭因素研究報告,調查發現體重過重的兒童,血壓、血糖、血脂異常比率幾乎是正常體重兒童的2倍,已成為慢性病的當選人。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呼籲家長正視孩子過重及肥胖問題,把握孩子的國小黃金期,以身作則。國健局也提出四大守護孩子健康小秘方,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採購食物,教導孩子選擇對身體健康有幫助的食物。

該研究以立意取樣,選擇台北市、台中市16所幼稚園及8所小學,研究對象為幼稚園大班及小學二、四、五及六年級全部學童,實際參加理學檢查人數共計6,480位,接受血液檢測人數為713位。

國健局表示,過重及肥胖兒童血壓異常比率為20.0%、血脂異常比率為23.5%、血糖異常比率為13.6%,相較於體重正常兒童的12.7%、14.4%及7.7%,體重過重及肥胖兒童,其血壓、血糖、血脂異常比率幾乎為正常體重兒童者的2倍。

目前就讀小六的劉同學,入學時因胖嘟嘟的體型讓他有「小熊維尼」的稱號,後來參加學校的「樂活班」,爸爸也為了兒子的健康,每天陪他步行一段距離上學,劉同學也減少食用垃圾食物,也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並逐漸愛上籃球運動,順利回復正常體位。

劉同學說:「喜歡運動之後,每天不去打球感覺怪怪的,我覺得流汗是一種很開心、很有成就感的感覺。」,劉同學的爸爸也表示:「兒子現在他看到炸雞排、可樂這些,比較會克制自己,而且親子的感情也因此變好」。

國健局表示,家長應該把握孩子的國小黃金期,因為國小時期是一個人一生當中可塑性最高,最能接受大人引導的階段,想要孩子有健全的價值觀和好習慣,在此時下功夫,效果最好。◇

守護孩子健康小秘方:
健康採購:和孩子一起採購食物,教導孩子選擇對身體健康有幫助的食物,如新鮮蔬果、鮮奶、糙米飯等,避免洋芋片、炸雞、速食等高油、高鹽、高熱量,卻容易造成過重或肥胖的食品。
習慣成自然:用鼓勵取代禁止,以積極的鼓勵並提供健康選擇,取代「不要吃炸雞」、「不要喝可樂」等消極的禁止,例如孩子口渴時提供白開水、無糖茶,並且在孩子喝水時給予讚美。
勿踩陷阱:避免購買甜食或速食作為慶生或獎賞,而把這些不健康食物賦予歡樂、榮耀等美好與正向的聯結,等於是變相的鼓勵,若是及早建立這些食物對健康不好的聯結,那麼孩子即使偶爾吃,也較會知道最好有所節制。
親子共餐:多陪孩子吃飯或共餐,把好的事用身教言教融入生活,如果家長多陪孩子吃飯,帶頭吃蔬果,並表現出津津有味的樣子,甚至發出讚美,就會發揮潛移默化的效果,強化孩子對這些飲食的喜愛。
資料來源:國健局 記者施芝吟/製表

(責任編輯:明芳)

Mick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麥胖報告」之木乃伊薯條
親身實驗連吃30天麥當勞的「麥胖報告」(Super Size Me) 美國導演摩根.史柏路克(Morgan Spurlock),堅持捍衛健康飲食,這回再度挑戰麥當勞的漢堡與薯條,將麥當勞的幾種漢堡與薯條以及一般餐廳的漢堡與薯條放置在玻璃容器中連續10周,看看會產生什麼變化,結果真是大大的出人意料!請看影片…

麥當勞的薯條有多可怕呢影片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P9gD5r8_Es&feature=related

  

流言追追追親自做實驗告訴你真相

1.根據我們在台灣做的實驗,把薯條放到密閉罐子裡,最多八天就發黴了。不過,我們發現,高溫油炸的料理方式,會讓食物的水活性降低,讓微生物不容易生長,所以食物可以保存的比較久一點。

2.環境愈乾燥,食物可以保存得愈久。像在我們的實驗中,溼度低於60%以下的漢堡和薯條,就擺放了一個半月都沒發黴!

漢堡薯條可以放一年也不壞!?流言追追追親自做實驗告訴你真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7f5PAwMhEw&feature=related

速食木乃伊-當集流言破解要素大公開   http://tw.myblog.yahoo.com/jason-smile/article?mid=13084

 

高油脂、高鹽高糖、或是加了許多香料和色素的食物,就是只有熱量沒有營養的垃圾食物;這些食物長期吃下來,可是會增加腎臟負擔,對人體有害無益喔!



Mick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